1.考古遗址博物馆是将人文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址和博物馆有机结合的田野空间。
简单地说,考古遗址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考古遗产”的专门博物馆,也是将人文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址和博物馆有机结合的田野空间。
根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990年颁布的《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规定,“考古遗产”是根据考古学方法提供主要信息的实物遗产部分。它包括人类存在的各种遗迹,由遗址废弃构筑物各种遗物以及与上述有关的各种可移动的文化资料组成。
2.考古遗址博物馆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学科发展的直接反映。
从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在考古学出现之前,无论是私人收藏家还是公共博物馆,都是以稀有程度来判断藏品的价值。考古学发展成熟后,博物馆逐渐将具有考古意义的普通物品纳入自己的收藏体系。这也是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驱动力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的真正开始是1976年9月兵马俑一号坑展厅的建设。这座于1979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的博物馆,以前所未有的发掘和展示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3.考古遗址和博物馆的展示可以增强历史的可靠性,丰富历史内涵,活跃历史场景。
曾几何时,普通大众对考古考古工作考古成果有很多认知上的困难:那些碎片化的考古发现,那些艰涩枯燥的专业解释,让人看不懂听不懂看不懂。此外,考古学家和博物馆人在“讲故事”方面的训练和能力不够,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考古遗址博物馆因为缺乏展览而冷清。
把考古工作搬进博物馆,让考古遗址成为展示手段之一,是考古遗址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在增强历史可靠性丰富历史内涵激活历史场景等方面的效果远远优于其他。比如秦始皇陵博物馆,采取了开挖开放秦兵马俑三坑的展示模式,将考古发掘现场变成了文物展示现场。一号兵马俑坑已发掘三分之一,三号兵马俑坑已全部发掘,二号兵马俑坑正在发掘中。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兵马俑的原始风貌,如出土兵马俑的原始状态,兵马俑坑的形状和结构,兵马俑坑的坍塌和破坏。有些迹象只有在考古发掘中才能看到,比如2000年前修建兵马俑坑时工人留下的脚印,挖掘时留下的工具痕迹,陶俑和马匹运到坑里留下的车辙印,以及后来盗墓者挖的盗洞。
近几十年来,博物馆展示考古遗址的方式逐渐成为一种制度。许多博物馆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保护和展示文物,如布置标志或重建原址,覆盖土壤或石头,在原址上建造温室或展厅,搬迁重要的考古遗址,大大提高了遗址的可读性和活力。在博物馆展示方面,更加注重传播语言和叙事模式的创新展览结构的调整和观赏体验的丰富,从而大大提高了展览的观赏性和感染力。因为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展览安排在田间和室内,关系到遗址的整体保护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它与考古调查发掘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与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密切相关。这些展览以“原始si
在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是因为脱离了原有的时空背景而失去了原有语境的“博物馆物件”,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语境化的解读或“博物馆式”的解读。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历史信息的失真和文物价值的流失。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场”和室内的文物遗迹展示,在保持考古发掘现场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体现文物遗迹的“本土性”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有助于观众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联想成一个整体,沉浸在真实感中,更容易唤起观众的地方性集体记忆,从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中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在考古遗址博物馆,可以看到考古学家的探索精神代代相传,初心不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