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运行4个多月以来,围绕微重力环境下人体功能失重防护细胞生物学效应基因表达等开展了25项医学科学实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从心血管到骨骼到肌肉到免疫系统,再到生物节律到航天员的行为,包括一些基于大脑负荷的疲劳等级,几乎所有的人的生理系统从生理到行为都有一些实验项目。在3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也完成了将近四分之三的实验任务。
预防骨质流失是宇航员在长期太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神舟十四号乘员在轨期间,骨丢失预防与对策领域的实验成果得到有效检验,并首次实际应用于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这个仪器是基于骨流动的振动研制出来的装置。通过眶内骨流的振动刺激,触发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一些相互作用,达到抑制骨丢失的目的。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仪器在轨道上的第一轮实验。
在沈城集团在轨期间,空间站首次迎来了探天实验舱。探天舱内携带的低温制冷设备可以在零下80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航天员在轨采集的实验样本。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这样,我们回来的时候会得到更多的信息。比如我们可以保存像核酸这样的信息,尤其是蛋白质。还有更多的下降实验。沈12和沈13都有下降的细胞学样本。这次神14还做了血液尿液唾液样本下降,意味着实验样本的种类更加丰富。
目前空间站还有很多在轨医学科学实验。在不久的将来,一系列科研成果将为航天员更好地开展太空生活更好地服务公众健康提供支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