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城投平台会从土拍市场消失吗?
在这场土拍之前,南京临门延长了14条地块挂牌公告。 可能是因为找了个底城扔了,财政部的文件出来后,只能暂时延期。
5月,广州在今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土拍获得黄金367.7亿。 其中45%是广州地铁投下的,几乎占一半。
特别是非核心板块,城投托底痕迹非常明显。
在成都,近两年前的5次集中供应地中,有56宗地块被投城,占26.4%。
深圳第三批集中供应地城投拿地金额达到56.8%。 今年第二次的时候,这个数据只有15.8%,几乎是两倍。
在我们熟悉的杭州,我也粗略统计了一下,今年已经出让的121个地块中,城投获得了其中的30个地块,约占四分之一。
克瑞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城投类公司22城总土地金额近9000亿,占总额的28%,土地持有幅度超过1000张,占总土地的38%。
城投平台无节制拿地,就相当于地方加杠杆。 这比给居民举债买房,或者给一般房企举债融资更危险。
毕竟,城投本身就是各地楼市和地市的最后一道屏障。 如果城市债务兑付出现问题,需要从地方上出去买,信用破产的可能性很大,危险性非常高。
而且市场上的城投平台虽然拿了地,但开发滞后,影响了市场的流通性。
大部分城投平台自行开发运营的能力非常有限,拿地后要找有资质的房企合作开发。
还有很多地块,城投刚拿地就被挂在产权交易所,直接转让了全部所有权。
看起来像是土拍的时候托底了,但最后追溯到原来,还是必须找到接战师。 这在大行情不景气的现在,为了成功而出手不是很简单吧。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新政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在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一定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对地方来说,限制城投地后,账面上的卖地收入也肯定会大幅减少。
此外,今后开发门槛复杂的一些地块将更加难以找到开发者。
城投本身没有开发运营这样的地块的能力。 房企还因开发成本周期难度等各种原因不愿拿地。
在一些城市,城投平台获得开发难度较大的TOD综合体地块,将住宅部分剥离后卖给房企。
这容易引发地区核心业务,使开发商陷入不希望开发的困境。
最重要的是,不让城市投资土地可能会间接影响市场信心。
地价影响房价,土地市场不景气,可以直接改变购房者对楼市的信心。 我们都知道信仰比黄金更重要。
当然,期待城市见底,一定不是办法。
重启楼市,跑成交量,开发商自然有资金有拿地力,也不需要太多城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