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处,两岸一片绿意。
曾经以浩瀚的黄河汤水纵横交错的黄土沟壑丰富的金矿而闻名的“黄金”潼关,如今已经变了。——人笑,金色的是县城的产业发展前景,绿色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近年来,潼关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绿化陕西省“东大门”塬区,面积2.3万亩,栽植苗木45万株;完成铜锣川沿线2万多亩退化林修复补植任务;绿化河堤8.2公里,建设黄河西岸防护林1120亩,滨水树木绿化率达到92%;完成五项森林和农村绿化任务。目前,潼关县林地总面积25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8.67%,森林覆盖率46.23%。
近年来,渭南市不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深度挖掘沿黄文化资源,依托沙水湿地等生态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更好造福人民。
生态的“绿色含量”提升了发展的“含金量”,这是吃过“生态大米”的村民最清楚的。
黄公路开通后,“月光经济”在韩城市芝川镇的许多村庄悄然兴起。9月30日晚上,夜市摊位慢慢亮起来,呈现出黄河岸边别样的风景。
和县白梁镇茶峪村东临黄河,是黄河晋陕段支流徐水河入黄时流经的最后一个村庄。以前的茶峪村多是砖木结构的老房子,背靠土崖,常年被雨水冲刷。这里是滑坡地质灾害点,被省里列为整体搬迁村。
余村村里只有500亩耕地,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103人。一个贫困村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村庄命运?机会很快出现了。2017年,北至榆林,南至渭南的黄河公路开通。这条贯穿黄河西岸的公路缩短了村民的出行时间。“过去,进入县城只有一条路。本来要一个小时,现在半个小时就能到韩城了。”茶村党支部书记雷五一说,黄河公路的开通,解决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花椒是茶峪村过去的主导产业。到2019年,B amp;b农家乐观光采摘园稻谷蟹体验园彝人湖游乐园等。都会是村里的创业项目。如今,搬迁后的茶余村巷道宽敞整洁,徽派民居错落在山坡上,入口处绿树环绕,远处湖水粼粼。村长文化礼堂也是村里的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一个旅游休闲小村初具规模。
雷伊表示,未来将把茶峪村打造成沿黄旅游文化村,集旅游休闲民俗文化田园度假生态体验于一体,以自然之美吸引游客,探索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
渭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新表示:“渭南将加快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准确把握重点保护和重点治理的战略要求,努力确保黄河长治久安,改善黄河渭南段生态,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继承和发扬黄河故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