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也许是巴黎最著名的建筑之一。这座有800年历史的伟大建筑最近因为火灾再次成为世界新闻的焦点。人们熟悉巴黎圣母院是因为雨果的小说,但除此之外,这座大教堂也有着丰富的历史,见证了法国历史的沧桑。
一圣母院的前世
炉火前的巴黎圣母院
据说这座大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当然,早期的罗马人并不崇拜耶稣,所以是当时罗马人崇拜的朱庇特神庙。罗马帝国崩溃后,法国由基督教法兰克王国统治。据说在希尔德伯特一世国王统治时期,法兰克基督徒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圣母院教堂。据说建造这座教堂的许多材料是从罗马建筑的遗迹中收集来的。当时只有40多米高。罗马崩溃后,当时的欧洲陷入了文化技术落后的中世纪,这样规模的教堂勉强配得上巴黎的地位。
法兰克王国领土
第二,修建巴黎圣母院
然而,中世纪并不总是我们想象中的落后,文化毁灭技术倒退的时代持续了数百年。到了10世纪左右,中世纪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筑也越来越有气势。这一时期的建筑也被称为“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尖顶和尖肋拱顶为特征,采用了当时许多先进的建筑技术,使建筑高度可以远远超过中世纪早期的水平。
哥特式建筑的尖肋拱顶技术可以让建筑建得更高。
当时欧洲很多城市开始建造这种哥特式建筑,当然大部分是教堂,法国很多城市也是如此,比如塞纳-圣但尼和诺扬建造的大教堂。这两个城市在当时并不是特别重要和繁华,但巴黎已经是法国卡佩王朝的中心城市,而卡佩王朝在当时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弱小的王朝,国王直属的领土非常小。对当地王子的约束力也很弱,但自从1108年路易六世继承王位后,开普家族的实力开始逐渐增强。路易六世不仅彻底解决了王室领地上的非法贵族,而且极大地扩大了王室领地的范围,受到了法国王子们的尊敬,从而加强了王室的地位。
裴代中兴之主路易六世
结果,40米高的巴黎圣母院完全配不上它的地位。为了显示王室的尊严,1163年,路易六世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与这座城市的地位相称的教堂。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支持这件事,因为教皇和当时的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矛盾很大,所以希望得到欧洲其他君主的支持。于是路易六世和亚历山大三世一拍即合。据说巴黎修建巴黎圣母院时,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前来祝圣,这几乎说明了法国在天主教世界的特殊地位。后来法国被封为“天主教长女”。
亚历山大三世会见德国皇帝巴巴罗萨。
第三,历史的变迁
从路易六世时代开始,这座宏伟的教堂花了将近200年才于1345年正式完工。当时有人说那是巴黎的荣耀,是法国王室的象征。但是巴黎圣母院其实见证了法国历史上很多悲喜剧,比如法国新教教派胡格诺战争,把包括巴黎圣母院在内的天主教建筑视为偶像崇拜的产物。法国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之间爆发了长达30多年的惨烈战争,其中以1572年的圣巴托尔梅乌大屠杀最为血腥。最终,胡格诺派的亨利四世虽然继位,但还是向天主教徒妥协,皈依了天主教。
圣巴塞洛缪日大屠杀
巴黎圣母院最大的灾难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大革命期间,天主教被视为中世纪的迷信和黑暗,圣母院被视为法国天主教的象征,因此圣母院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狂热的革命者移走了大教堂内的天主教物品,十字架和圣像被取下,教堂的钟被取下熔化。人们还把大教堂的名字改为“理性之殿”。人们在大教堂竖起理性女神的雕像。
巴黎圣母院在大革命期间被改造成了理性的殿堂。
此外,大教堂一直与法国王室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如前所述,亨利四世在巴黎圣母院与La Reine Margot举行了婚礼,因此教堂内有许多贵重物品和艺术品,在大革命期间被洗劫一空。此外,教堂里的圣徒和皇室成员的雕像被毁坏。有趣的是,革命者保留了圣母玛利亚的雕像,也许是因为玛利亚也是工人阶级的人。后来革命者折腾累了。
革命者用“至高无上的存在”取代了对上帝的崇拜
1804年,拿破仑加冕为法国皇帝。虽然他继承了大部分革命遗产,但他恢复了天主教,并建立了一套新的皇家礼仪。为此,他把圣母院归还给了天主教会。作为革命的产物,拿破仑对宗教没有任何图谋。在他看来,宗教只为它的新秩序服务。正如他的名言所说,“除了宗教,不可能有上帝”。所以他邀请教皇来巴黎主持他的加冕典礼,而配得上他身份的地方就是巴黎圣母院。为此,他不得不重建巴黎圣母院。从此,大教堂再次恢复了它作为法兰西荣耀的身份和地位。1944年,盟军从纳粹手中解放巴黎后,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庆祝活动。
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
四雨果和圣母
当然,巴黎圣母院并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地方,因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哥特式建筑,而是雨果的名作《巴黎圣母院》。大家都知道这部小说讲的是驼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波西米亚女孩埃斯梅达拉,副主教克劳德的故事。故事最吸引人的部分是长着丑陋驼背的卡西莫多的善良和副主教克劳德的虚伪之间的强烈对比。然而,小说真正的主角其实是一个名叫埃斯梅拉达的波西米亚女孩。我们知道巴黎圣母院的意思是“我们的夫人”,故事中的爱斯梅拉达受到大家,尤其是人民的喜爱,所以她就成了故事中的“我们的夫人”。雨果描述她经常抱着一只宠物小羊羔,这是基督教信徒的象征,所以在雨果这里,埃斯梅拉达。
埃斯梅拉达和羔羊
石俊说道: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巴黎和法国的象征之一。如今,人们都对圣母院被大火烧毁感到遗憾。然而,在历史上,大教堂经历了卡佩王朝的繁荣,见证了胡格诺战争的血腥事件,大革命的浪漫与激情,多次受损,最终得以重建。这场大火不会是大教堂的最后一场灾难,与它历史上经历的风暴相比也不算什么。人们重视这座建筑,不仅因为它古老,还因为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正如雨果所意识到的,真正值得书写的不是一堆石头,而是永恒的人性。
参考资料:
和蔡《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吕一民:《法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
雨果:《巴黎圣母院》,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发表评论